(1)拓展训练培训为高校体育带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
周慧娟在《普通高校体育课堂引入拓展训练培训的实验研究—对学员合作意识的影响》中指出:拓展训练培训的流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等用工单位所需要的,而现有的体育教学很难实现这种目标,因此,在高校中进行拓展训练培训的教学,有助于学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的提高,培养其合作意识。叶学球等在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》中强调:“构建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前提是建立体育课程教学基本目标,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反映体育教育的功能为出发点,最终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为目标,体育教育中发挥文化,健康教育,终身教育等功能,是高等教育面向学生,面向社会极为重要的因素,新的课程标准,以发挥学校体育的长期效应,促进学校和校外相结合,从而达到学校体育与生活、社会的完美融合”。由此王维奇在《户外拓展训练培训对高效毕业生整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》的实验研究中发现,受试者在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,特别在择业观念上,有着积极的影响。余良杰在《珠海市大学园区开展拓展训练培训的可行性研究》中认为“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应加入一些拓展训练培训的因素,补充和扩展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功能中去,提升了体育教学空间,同时建议以拓展训练培训的模式开展学校拓展运动会”。在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等学校中开展的拓展训练培训活动较为普遍,并在其体育课程标准中作出相关规定,这也代表了一种国际化趋势。李萍美,谢恩杰在《野外拓展训练培训中师生地位的探究》一文中认为:“野外的拓展训练培训中,教师是一个组织者,引导、服务学生,是教学过程的创作者、设计者,在相关概念及理论文献综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,构造师生的和谐关系。”。而聂同海,温国强在《开设高校体育拓展训练培训课的设想》将拓展训练培训的课程按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:基本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训,前者主要是户外实地培训,以增强学生自我挑战的能力,提高团队合作精神,另外一种是结合室内和户外环境,使用情景模拟和体验式模式,培训学生的组织、管理能力。吕振凯,梁锐在《关于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培训课程的思考》中针对拓展训练培训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,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:拓展训练培训的低危险性,安全有保障;灵活的训练培训方法,简易的场地和器材,丰富的项目设计;项目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;教师与培训师特有的共性,使得教师完全胜任培训师的角色。